欢迎您来到上海市桃浦中学官方网站!
2024年09月17日 用户登录 联系我们
这个时代的匠人精神
本信息由 管理员于2017年04月12 日 发布 共 13384次访问

上海市桃浦中学高一三班杨梓豪

指导老师:周丽

     故宫的红墙金瓦内外似乎是两个世界。院内遮挡住日头的绿树,熟透散落在地上的果子,台阶上慵懒的猫,开水房里拴着纱布的热水龙头无一不是安安静静的。就像旧时爷爷奶奶工作的国营厂子的那种感觉。

    在一个一个房间内,一群文物修复者代代传承着古老的技艺。制漆时的反复调制配色,熬浆糊时反复的搅拌,拼嵌时反复斟酌方案,日复一日似乎都在做着同样的事。只是这反反复复的动作间也有一种让人舒服的气氛。那种不急躁,缓慢的美感。和墙外追赶着的脚步,嘶吼的声音的的确确是两个世界。

   这群神秘又发光的人。明明手中每天都在穿过千年;但当某位师傅骑着自行车,穿过层层红墙到外面只为偷闲抽根烟时,众人打杏儿时,和着阳光喂着“御猫”时,偶有闲暇弹着吉他聊着天儿时,饶有兴致地介绍院子里种的各种花草时,你又是否能想象他每天的日常呢?     这种反差本身就是一场伟大而奇妙的相遇。

旺盛生命力,他们与文物相遇更相知,千年的传统技法和陈旧的工具更饱含传承的温度。他们对于古物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修复。世世代代传承千年的修复师们与手中的文物永远在进行着一次穿越时代的对话,这是一场奇幻的相遇,注定的相知。

    纪录片记录着这群有意思的人,还有他们手中的代代传承。如今早已见不到的师徒制,依然存在于故宫这门久远的手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毕业之后因为各种各样的机缘,来到这里有了自己的师傅。这是传承的温度。他们要怎样适应里外这种反差的呢?十分想去采访一下……正因为有他们,才能有修复的新生。

    无论如何新生,纪录片中依然能看到那些已经延续了千年的技法,朴素而有效。高科技的当下看着这些传统的方式,感觉特别有意思。制浆糊,晾树漆,用猪血,诸如此类,这也是传承的温度。

    能够感受到纪录片更侧重于讲述人,告诉我们这是一份怎样的工作,他们是一群怎样的人,这神秘的深宫有着怎样一种生活。只看片名,应该不会能想到是这样一种平实的风格。我很喜欢这种侧重,浓浓的人情味。这本身就是一份需要太多真挚感情才能从事一生的职业。文物是有温度的生命,他们理应需要更多人的执着与热忱。

    这是中国人的工匠精神,自古以来一直都有。只是现代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暂时掩盖了这种精神。随着物质条件的丰富和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这种精神又会回归。很多人会选择慢下来,好好的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的做适合自己的事。就像故宫博物院里的那些年轻人,有些会在这里找到自己坚持下去,把这种安静的美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