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市桃浦中学官方网站!
2024年10月18日 用户登录 联系我们
《祖父和我》
本信息由 管理员于2017年10月11 日 发布 共 9053次访问

顾栗豪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培养品味重点语句的意识。

2.了解“我”自由、快乐的生活源自于祖父的爱。

3.体味文章中作者描写的童年趣事所带来的感受

预初学生刚刚开始初中的学习生活,必须要给他们以适应的时间,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我想对作者写作意图、结构特点等问题并不适于落实,于是我试图把对课文的理解化入学生的朗读中,在激发他们不断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会这么读”、“这样读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等,从而让他们自己感悟。

 

二、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情感是本课重点。

2.作者把“我”对祖父的深情与祖父对“我”的爱融入大花园的生活再现中,“我”对事物的热爱、自由自在的成长与祖父的爱密不可分,这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第2点对于预初学生有一定难度,之所以想达成这样的共识,是因为在第一课时结束时,我发现学生在理解的过程中,是把大花园和祖父分割开来看待的,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之所以喜欢大花园并不仅仅因为那里美丽、生机勃勃,更因为那里有“我”最为喜爱、怀念的祖父。因此我想在学生了解到“我”对大花园喜爱的基础上,进一步感受这样美好的环境是疼爱“我”的祖父为“我”营造的,是因为祖父的爱才有了这片自由的天地。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刚从童年走过来,或许有很多有趣的事你们已经记的不太清晰了,但始终有些经历和感觉让我们记忆犹新。哪位同学起来给大家讲述一下你记忆中最有趣最深刻的一件事?这些事都给你留下了怎么的印记?有什么感受?对你现在有影响么?

——(回答,达成目标中的一部分,结合自己的童年谈谈感想)

——提供资料,或者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资料提供给大家。了解相关情况后开始进入课堂的主体阶段——阅读体味、欣赏感悟阶段,导入课文《祖父和我》,看看文中的“我”和祖父的一段生活经历。

2、熟悉课文

阅读体味

1、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散读课文,要求:标上小节号.圈出读不出或读不准的生词,留待解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音上的共性问题板书重点落实,加强印象。

2、通读全文。分组交流读后感受,谈谈感想。(合作学习)

3、这篇文章不仅写出了童年的欢乐和情趣,写出了浓浓的亲情,更写出了我作为一个真正的人的自由和天性。让学生感悟出这一点后,从文章中找出集中反映人的自由和天性的段落再反复朗读,细细体味。

 

3、理解课文

1.你们在读的时候有什么样的感受?

    —— 生:快乐、自由等

    2.有感情地朗读你觉得能够体现“我”快乐、自由情感的句子或段落(给予充分的朗读时间)

3全班交流:请学生个体朗读,教师要追问“为什么选择这一句(段)?”“这一句中什么词语最让你感受到她的快乐自由?”等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语言表述。

 

4、进一步理解课文

1.小结第一课时中学生对大花园的理解——生机勃勃、自由自在、美丽……

2.师:这样美好的环境从何而来?请大家再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

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他们把美好的大花园和慈爱的祖父联系起来,让他们领悟到:

——这样美好的环境都是祖父营造的啊(“祖父一天都在后园里边”是祖父日复一日地维系着这个园子;我调皮、胡闹,祖父都不责备我;祖父对我并非放任自流,他也会适时教我知识等等)

3.欣赏感悟

文章中非常有特色的句子拿出来探究。

a、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了。

b、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蜂子则嗡嗡地飞着,满身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圆地就和一个萧毛球似的不动了。

——(作者的观察是否和细致?从那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c、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作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

d、我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了。

—— 文章中或许有同学们不认同的地方,也可以在这一环节提出,大家讨论,毕竟我们和作者生活的年代相隔比较久远,虽然有过相似的经历,或许我们也有我们的不同的经历经验和感受。可以提出疑问或者疑义。

 

5、品味语言

1.教师要求学生们选择文中最喜欢的语句或段落朗读,谈谈喜欢的理由

2.全班交流:注重引导落实到具体的词语、修辞手法上去谈理由,而不是泛泛而谈

 

6、布置作业

1、积累字词句(词语不少于5个、句子不少于2)

2、写一则日记,回忆你的童年并且探讨一下——童年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影响,你觉得你的童年快乐吗?你是个快乐的人吗?

3、根据你了解的资料为萧红作传——《萧红小传》

教后记

顾栗豪

第一次教预备年级,加上刚刚初三教完,一开始有些不适应。原本设想一到两节课完成的课文,没有想到用了整整三节课。

六年级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分段上的能力还是有所欠缺,正式这个环节花去了大量的时间。提高班在这个环节上用的时间更多,讨论比较充分,虽然看起来有些浪费时间,但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必经之路。2班在这个环节所花时间略少于1班,原因是几个较好的同学说对了之后其他同学就不再有反驳的了,虽然看似课堂推进快一些,但教学效果恐怕不如1班。

这篇文章的解读重点落在为什么文章第二和第四部分都在讲园中的动植物,但却要分开来写?现代文的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作者写了什么,不能仅仅教学生从内容到内容。而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要去考虑内容背后的语言形式。这点思考是初三教学总结下来的。语文课上完学生应该要有一些原来自己读不到的东西,否则这堂语文课恐怕就是失败的。

当然要教学生这样的文本解读还是有很大难度的,这个问题的思考在1班也非常困难,学生有些难以适应。他们可能更习惯小学语文教学的仅仅停留在文章写了什么和表达什么主旨上。接下来的语文学习要不断培养学生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