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上海市桃浦中学官方网站!
2024年09月17日 用户登录 联系我们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观后感
本信息由 管理员于2017年04月12 日 发布 共 14448次访问

上海市桃浦中学  高一2  张雨馨

最初看《我在故宫修文物》是慕名而至,开始以为不过是拍的技术含量较为高超的纪录片,以故宫为噱头,哗众取宠罢了。可是当我真正开始观看的时候,才知道事实并非如此,这是一部很朴实也很“燃”的纪录片。它带给我的震撼和感动是难以用言语去详尽的表达出来的。

它将故宫里最顶尖文物修复师们的生活,以平淡的方式展现了出来;也将我们所参观到的华美精致,饱含历史韵味的文物被发现时的模样展现出来,那些残破凋零的模样和我们所看到的有着天差地别,这其中的奇迹就是文物修复师们所创造的。

千载过后,文物们早就没了原本的模样,是文物修复师用一双巧手,和严谨的态度,合理的想象将文物恢复到原本熠熠生辉的模样。纪录片里有一句介绍说得很好,“他们的着装言谈与我们无异,同时生活在机器工业时代,但他们的手艺却有几千年的生命了。”这一场历史与现代,手工业和高科技的奇妙相遇就是由他们拉开的序幕。

在我看来,在故宫里所传承的不仅仅是修复文物的精湛技艺,更多的是工匠精神。

何为工匠精神?就是指工匠对于自己的作品精益求精、精雕细琢、追求完美和卓越品质的精神。而这也是现代工匠最为缺乏的,当今社会可谓心浮气躁,追求的是高效,高速,低成本。有谁还会去在乎品质上的问题呢?

有,就是故宫里的这些师傅们。不仅仅是老师傅,里面年轻的修复师们也是一样的。我记得最深的是钟表组的王津,王师傅。

故宫博物院庆祝建院九十周年,组织修复成果展示。钟表组明明可以选择较为简单的大型钟表去修复,效果也是一样的。可是,钟表组却挑了极为复杂而巨大的两座铜镀金乡村音乐水法钟,一对放在库房一百多年都没人修过破损严重的钟表来修复。

王津师傅是整个钟表组的主修复师,明知困难,谈及此事时,却是极为漫不经心的样子。宫廷钟表都是特制的,一般只生产一个或一对,大多是孤品,没有配件可换,这样复杂的工艺加上又搁置百年破损严重,修复起来的麻烦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可是在他看来却极为平常稀松的事。

整个钟表修复完,是以静态,隔着玻璃罩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所以即使钟表上的鸟,有一只的翅膀没能随着报时的乐声鼓动也是无伤大雅的,可是王津师傅却执意不断调试修缮,直到最完美才罢手。

可当他自己站在展馆里看到静态钟表的时候,语气里却满满都是遗憾,“看着有点心疼,费了那么大劲修的,这原来修完都是非常漂亮的,你看现在这......

王津师傅身上还有大多数文物修复师都有的恬淡豁达的精神,他们在朱红色的宫墙里,一心一意的修复文物,心态恬静,幽默而自适,这是让人感到极为佩服羡慕的。

就以在纪录片拍摄期间的一个小插曲为例,王师傅和徒弟亓昊楠参加了一场钟表展览,巧遇了一位著名的钟表收藏家黄嘉竹,黄先生想拿自己的收藏和故宫的收藏比一比,只要有一两件是故宫所没有的他就很高兴。

其实这样的作为很正常,却也有一些不是滋味在其中,听的让人不舒服,用私藏和国藏相比,即使有所富足也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王师傅却没有什么气愤,心态平和。

总之,文物修复师不是我们想象中冷冰冰的职业,反而带了很多的人情味,每一件文物都倾注了修复师浓浓的感情在里面。这部纪录片,以一个职业为视角切入这座深宫,给了我们一个深入的突破口,并且也让我们认识到老祖宗传承下来的东西是多么的重要,我们应该引以为诫,将文物保护提上日程,这不仅仅是修复师的事,更是我们全名族都应该做的事,这是属于我们的珍贵财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