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与法
你的位置: 首页 - 青少年与法
篡改同学中考志愿,却因未满16周岁免于拘留处罚
来源:上海市桃浦中学管理员发布时间:2021年12月20日阅读:

近日,一起篡改同学中考志愿事件登上热搜,引发网友关注。

据温州都市报报道,浙江苍南县温州新星学校毕业生许某翔删改了同班同学小林的中考志愿,导致小林被分数线更低的学校录取。苍南县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相关负责人在调取相关数据后发现,除了小林本人的操作之外,7月1日下午2时许还有个陌生IP地址登上了小林的账户,删改了他的志愿并修改密码。到了录取结果公布当天,该IP地址又再度把账户密码改回原密码。

案发后,许某翔被苍南警方处以行政拘留6日,因未满16周岁未予执行。

事件又一次引发

网友对于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讨论,

#如何增加未成年人犯罪成本#

登上微博热议话题。

网友直言:

“他还是个孩子啊,千万别放过他”

更多网友质疑:

这样的处罚有什么意义?

华东政法大学青少年犯罪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教授苗伟明告诉记者,篡改考试志愿的行为大多通过技术手段进入计算机系统,因此在实践中,多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定罪。但是当事人要承担怎样的责任,仍需具体判定。

“本案中,许某翔未满16周岁,是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此外其他类型的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篡改考试志愿”行为并非属于此八大恶性罪,因此许某翔并不承担刑事责任。

上海旭路伟光律师事务所陆路路律师也表示,“篡改考试志愿”的行为可能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中存储、处理、传输的数据和应用程序进行删除、修改、增加的”;情节严重涉嫌犯罪的,则是涉及到《刑法》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也有网友质疑,行政拘留后未予执行,这个处罚有什么意义?其实,“未予执行”也是有法律依据的。

陆路路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应当给予行政拘留处罚的,不执行行政拘留处罚。“虽然法律没有办法给予处罚,但是个人认为应该对这种行为给予强烈谴责。”

“篡改同学志愿”频发生 网友质疑处罚是否太轻“

其实类似“篡改同学志愿”的行为,此前也频频发生。

2020年,四川西昌警方也破获一起恶意篡改中考志愿的案件。吉洛某某升学无望,为泄私愤,复制班主任发在微信群里的《2020年度初三毕业生名单》,登录凉山州中考志愿填报系统,尝试输入密码“12345678”,篡改了上百名同学的中考志愿。后被刑拘。

2016年,山东省青岛市胶州一中考生常某某,报考陕西师范大学的免费师范生,后其高考志愿被室友(同学)郭某霜篡改,致使常某某高考落榜。经过胶州市公安局调查认定,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与陕西师范大学,在认真审核考生各项资格条件、严格履行工作程序的基础上,决定恢复常升“陕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免费师范生)”志愿并增加计划予以录取。而郭某霜也受到法律的制裁。

中高考对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而言意义重大,然而,被恶意篡改志愿,从而落榜或者没被理想院校录取的事件仍频频发生。值得庆幸的是,小林的升学问题在当地教育部门的介入下得到了初步解决。但不可忽视的是,当面临学校招生限额时,学生的入学志愿能否解决,可能还要画上一个问号。因此,面对此类事件,网友质疑,这样的处罚是否太轻了?是否要加重未成年人的犯罪成本以杜绝此类事件?

其实对于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考量,我国法律也在做出调整。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其中亮点之一就是个别下调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但是此项规定也有前提,需要经过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总体而言,对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还是非常谨慎的。”

苗伟明表示,此类事件易引起公愤,但法律是理性的,不能被大众情绪绑架。“首先,对于许某翔而言,行政拘留的处罚虽未执行,但这个处罚仍刻在其个人档案上成为人生的污点。其次,未满16岁的未成年人对行为的社会后果缺乏认知,主观恶性相对较低。第三,本案中,因家属及时发现并提出异议积极解决,所以仍有弥补的机会,及时止损,并未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最后,法律对于犯罪未成年人的基本理念是尽可能使用非监禁刑,监禁会对其心理造成严重伤害,对其今后成长产生不良影响。当然恶性事件另当别论。”

那么,该如何有效制止此类事件的发生?屡次发生的篡改高考志愿事件又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上海律协教育业务研究委员会主任,北京观韬中茂(上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林昕认为,考生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个人信息,在《个人信息保护法》颁布后,她建议老师不要把涉及到学生的完整个人信息、密码账号等发送到家长群等。要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仍然需要从学生、老师、教育部门等方面入手,在填报志愿的各个环节都必须谨慎,考生也应谨慎保护。考虑构建制度性救济常规措施,如若志愿真的被篡改了,学生、家长要根据篡改志愿留下的痕迹,积极提出异议。

苗伟明认为,校方责无旁贷。校方需要对学生加强相关教育,树立隐私保护意识,在技术层面进行预防,相关部门也要加强保护。如果遇到了被篡改志愿的情况,需要家长、学生及时提出,与校方、教育部门共同协商解决,但目前并无系统标准的处理方式。